2016年10月30日星期日

敦煌寫本《壇經》研修筆記3:何謂無相?

「無相」並非甚麼也沒有,而是從「相」中解脫出來,不為所困。是以,「無相」的前題是「有相」。那麼,「相」究竟從何而來的呢?

經云:「一切唯心造」。同一情景,不同人就有不同的詮釋。例如:同一時空,某甲認為自己身處天堂,但某乙卻覺得自己身陷地獄。這種各取各相的情況,完全是因為自身的種子而起。若明白到「相」因種子而起,該不難明白「無相」(又名「離相」)其實也一樣是因為自身的種子而離。故知,「有相」「無相」皆「實相」。

2016年10月23日星期日

敦煌寫本《壇經》研修筆記2:何謂佛行?

要驗證成佛與否,可檢視自己能否做到惠能所教授之「無相戒」,即能否「於相而離相」。能不被生滅之表相所惑,察知表相背後那不生不滅的真實。自由自在地於生活上,發揮最強大的生命力。展示最平凡的偉大,又最偉大的平凡。

「佛」意謂覺醒的人。當人以佛的立場去思想(意)、說話(口)和行為(身)就稱為「佛行」。非佛行者,不可能生起「功德力」。因為此「功」乃發揮作為佛的功用之意;具體而言,即是荷擔如來功業。「德」就是德福之意。然而,此德福並不僅指世間利益,而是擁有轉法輪所需的條件。「力」即是力量。凡佛者,必有能力在世間示現強大的生命力,發揮般若智和運用種種方便法門,以空、無相、無願(即不計較要度多少眾生、誰人是經由自己示路開悟才為之成功等)三種解脫狀態,去進行佛的工作。

2016年10月16日星期日

敦煌寫本《壇經》研修筆記1:《壇經》的讀者對象是誰?

交待完身世以後,惠能便告訴聞法者,當年他去拜會弘忍,便直接了當地表明心跡——「唯求作佛」。這在在說明了惠能敢想敢做「佛」之志。同時,這亦說明了《壇經》是為了想做和敢做「佛」的人而說。可惜,一般人卻認為成佛是一件高不可攀或大言不慚的事。仔細想想,這種誤解完全是出於不瞭解何謂「佛」之故。「佛」意謂覺醒的人。易言之,就是不會糊裡糊塗、隨隨便便做人做事,而是時刻保持觸角敏銳、行動敏捷的人。真正明白「佛」的定義的人,又豈會不愛做佛,或輕蔑別人成佛呢?

2016年10月12日星期三

《觀世自在》對談錄67:經文「不生不滅」

師說道:

心經心訣 之 六十七(性無為不生、不生故不滅)

一切有為法、都在生滅中。
性無為不生、不生故不滅!

唯有透過觀一切有為法之生滅,方可以引領我們通往內在的真理:佛性本則唯是「不生不滅」。這裡是所謂不二法門,乃不住「生滅」、不住「不生不滅」之般若觀照境界,亦為成佛之指南甚礎。

徒說道:

「有為」即世間法,「無為」即出世間法。若偏頗任何一端,均未究竟。只有自覺「無為」,成為觀自在菩薩,以般若觀照的力量,去面對「有為」人生 ,即實現「於世出世間」法,這才是「生滅」和「不生不滅」的究竟。

Om MaNi Padme 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