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星期日

敦煌寫本《壇經》研修筆記34:「說通」與「心通」

狹義上,「出家」是世間法,是成為認可人天師範的條件。廣義上,即以出世間法而言,「出家」即成佛。

不管是狹義上還是廣義上的「出家」,要有效荷擔如來家業,「說通」和「心通」兩面兼備既是核心能力,也是工作表現指標。「說通」表示能運用語言進行教化工作,「心通」表示能通達佛法的堂奧、中心。

能「說通」者,必然「心通」。能「說通」者,可達成的整體工作成果有三:

(一)如日至虛空:讓人看見如萬里澄空上的大日光明,心中鬱結全消。

(二)惟傳頓教法:讓人知道成佛是現在即身之事。

(三)出世破邪宗:讓人突破自我中心,恢復心靈自由,以超越世間法的方式生活。

說通(弘法)與心通(證悟),是一體的。

2017年12月24日星期日

敦煌寫本《壇經》研修筆記33:「出家」的本質

「法元在世間」。若以為「出家」即遁世,那是天大的謬誤。真實、本質上的出家,是「於世出世間」。即人生在世,以超越世間法的方式生活。這是甚麼意思呢?「煩惱闇宅中,常須生惠日」。

成佛才是真實、本質上的出家。但成佛並非改頭換面變成另一種特定的形相,而是成為真正的「我」。是以,佛並沒有千篇一律的形相;而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去令整體活現姿彩。只是,「佛」都是清醒的人、都能安忍他人所不能忍者、都是能超越世間種種煩惱的人。因此,真正的尋道者是「不求出世間」的。他們都知道「色類自有道」,道就在周遭。不管何宗何派,所有佛都教他人以其相應的方式在世間修道。故《壇經》云:「世間若修道,一切盡不妨」。

2017年12月17日星期日

敦煌寫本《壇經》研修筆記32:「若欲修行,在家亦得」

出家是世間法。那是因應地方、政治、社會與時代的需要而為的。看看惠能便可見一斑。他千里迢迢去拜見弘忍,無奈當時的機緣尚未成熟,儘管印心,也獲賜信物,卻仍要靜候多年才碰上剃度機會,取得合法身份,始可在官方認可的道場昇堂說法。事實上,歷史告訴我們,不僅中國於不同朝代對出家人有不同程度的規管,鄰近的日本、韓國等國亦然。私度僧或合法僧在非官方認可道場公開說法,皆屬違法。因此,出家不是因為看破紅塵,從此遁世不問人間事;而是因為要合法地成為人天師範,普度眾生。

凡為師的職責,就是把人類在其所教授的領域上累積之寶貴智慧傳遞給後代,培育棟樑,苟利社稷。他們自然亦會成為被模仿的對象。其一言一行會對追隨者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繼而產生漣漪效應,波及社會甚至整個地球村。故為師者,道德操守的水平務必要高。否則,如何以高尚的生命教化出更多高尚的生命呢?嚴謹的道德操守水平不僅適用於大學教授、中小學教師、幼稚園教師、教練、企業顧問等,也同樣適用於出家人。

從惠能的經歷可以清楚看見,修行乃至見自性真佛解脫(見性成佛)與出家毫無關係。故惠能說「若欲修行,在家亦得」。

至於欲在家修行者,實際上是「一切盡不妨」。任何自己相應之法,都可以用來修行。否則,就不會出現八萬四千門了。打坐、觀想、書法、茶道、舞蹈、下田……各適其適。總之,所有修行方法都旨在令人成佛。而成佛的人都有共同特徵。那就是有能力清楚表達對佛法的理解,展現「說通及心通,如日至虛空,惟傳頓教法,出世破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