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星期三

《觀世自在》對談錄49:經文「舍利子」

師說道:

心經心訣 之 四十九(五蘊色為先、且以作「空觀」)

五蘊色為先、且以作「空觀」:
色相觀幻有、色性觀真空。

色空相待立、相待故不異、
悟知色空理、無分別智生。

相即互相入、和合一味融,
是「色即是空」、無分別智成。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色蘊即物理現象世界。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讓我們生起愛染、煩惱惑障、顛倒流轉的妄想分別思維模式及一切精神作用。「五蘊」當中無非人我執、法我執。

物理現象世界是「非常」、「非一」、「非我主宰」,只是流動的存在,因緣和合而生起。

然而,因緣和合生起的物理現象世界,原來都是從自性中流出,皆本自如來藏常住、不可思議、不可分別的妙真如性。自性指永恆不變遷之性,此不動、不變遷、不生不滅之性,亦即為如來之自性,又稱為法身、真如、如來藏、佛性、空性等。

在禪修「初關除妄」中,在生活當中要做到「色相觀幻有、色性觀真空」。能夠觀諸有色相同是從自性中流出,絕對平等,本自真空,是名「色性觀真空」;實在地去領會自性所顯現之一切事物森羅萬象,無非性空緣起,是名「色相觀幻有」。故不待色滅乃空,不待空滅乃有色;空乃真空(絕對),色為幻有(相對),色空相待立、相待故不異,這一刻不受污染了,即這一刻生起無分別智,這就是見性了。

若能夠將禪修和生活打成一片,自然把生活一切都變成禪。「色即是空」,相互不礙;和合一味融,俱存一體;自然每一刻都能繼續地不受污染了,每一刻都是見性了,這就是圓滿成就無分別智了。

徒說道:

「色相觀幻有、色性觀真空」,「色」指外在的物質世界存在。「空」指其活動力。

「色空相待立、相待故不異」中之「不異」與《中論》之「八不」中之「不」同義。「不異」比「不」清楚,告訴大家並非要否定一切,而是要打破固有偏差的觀念,譬如「色」與「空」之間之矛盾相待,可以用「不異」來形容,這正好告訴大家它們只是一體兩面,是合一的、一體的。既是一體的,就要一同來觀;一體同觀,相即相入、和合一味,故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即是」絕不意味著「等於」,它指的是和諧合一,是名「瑜伽」。

因此,《心經》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要說明,「色」與「空」既相待對立,又是一體同觀,能生起此正見者,就是「無分別智成」。

Om MaNi Padme Hum

2016年2月16日星期二

《觀世自在》對談錄48:經文「舍利子」

師說道:

心經心訣 之 四十八(佛在世間覺、自在轉法輪)

自身本具性、令心安本位。(有)
若妄念熾盛、當觀世自在。(空)
藉加持任運、無修無不修。(無)
佛在世間覺、自在轉法輪。(真空妙有)

徒說道:

究竟開悟者「悟」到甚麼?

「悟」字形聲,從心,本義為「明白、理解」,佛法分為「開悟」、「證悟」。「開悟」就是「瞭解宇宙奧秘」,「證悟」就是「打從心底裡明明白白」,法爾自然了,已不用想。由「開悟」到「證悟」,可依其深奧程度分成四個層次。

首先是「有」。是明白、理解「自身本具性、令心安本位」。應知宇宙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又稱「涅槃體」。每個人作為「涅槃體」的一員,已完全擁有「涅槃體」的「本性」,自應安住於「涅槃體」了。這是「開悟」道理。

次層為「空」。涅槃體內一切事物皆緣於條件成熟而顯「生」、「住」、「異」、「滅」之現象,如是觀察世間一切法,即是把自心轉變成觀自在。所以「若妄念熾盛、當觀世自在」是一種修行活動。這裡的「空」,指的就是修行。

再次層為「無」。「藉加持任運、無修無不修」,透過不斷用「如來加持(人持明即稱名佛)」自己,已由五蘊牢籠禁閉所困而變成解脫的一員,即是一個一無所缺,再沒有甚麼額外的東西需要增減,並「無有少法可得」,故言「無」。

至於最高的層次「真空妙有」,就是真正「證悟」成佛,做佛的工作。做佛的工作,自度度他,這可讓人達至生命之巔,故說「佛在世間覺、自在轉法輪」。能時刻把瞭解宇宙真相之覺醒向人展示,自然生起驚人的生命力,一般人視為不可能的,都變成有可能,成就讓人感動的佛的偉大生命。這種「證悟」人生,才是「真空妙有」之真諦。

Om MaNi Padme 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