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7日星期日

敦煌寫本《壇經》研修筆記41:《壇經》是心印的代號

《壇經》乃惠能心印的代號。眾所周知,目前可見的《壇經》既有流通本,也有敦煌本;兩種版本的內容根本不同。雖然哪個版本更可信的事實已擺在眼前,奈何仍有很多人未肯接受。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延續原本《壇經》的傳承,必須藉由語言和文字顯示終極真理,令他人相信並跟自己一樣,能依敦煌本《壇經》所說之法進入覺醒狀態,達到與佛心一致(即印心),獲得佛智佛力,成就自他在世間建立理想人生,為後世留下值得仿效的故事。只有藉由許許多多活生生、由迷到悟的真人真事,才可激活已封印了十多個世紀的傳承故事。

惠能曾說「得遇《壇經》者,如見吾親授」。我們既在千多年後遇上重見天日的《壇經》,該知法緣匪淺。若珍視之而虔誠地聞思修證《壇經》的話,我們當自覺如得惠能親授,這樣才有可能與惠能印心。若懷疑自己「未得稟承」,肯定是見珍寶「對面底千里遠」矣。

《壇經》云:「衣為信稟。代代相傳法,以心傳心。」由此可見,「衣」即「信稟」即信物。弘忍給惠能的法衣就是信物,而惠能給後代的《壇經》也是信物,這是一種付法的象徵物和紀念品。它的象徵意義在於令受者名正言順地接力傳法。而其紀念價值則在於令受者睹物思人,逢見之即喚起師徒印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