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星期一

但願如櫻

朋友邀約組團賞櫻,讓我想起數年前一趟賞櫻之旅。當時結伴同行的一位摯友,今已作古。有兩句禪話,隨即在耳際響起。一句是道元禪師的「生之時,當生;死之時,當死」;另一句是茶人千利休的「一期一會」。

櫻花的生命周期短暫,整株櫻樹從花開到花落,只不過十數天。與其他花卉不一樣,櫻樹不會逐漸枯萎,而是在花綻放至最燦爛的時候,頃刻全部凋落。花瓣飄落時,壯麗得宛如「花瓣雨」。基於其活著時絢爛,死去時瀟灑的特性,櫻花被日本人尊為精神象徵。日本人認為人生匆匆數十載,應該在有生之年傾力綻放生命光彩;到了必要時,便應該果敢地離去。相信這就是道元禪師勸勉後學「生之時,當生;死之時,當死」的深刻意義。

十六世紀是日本的戰國時代。武士出征前常聚在一起開茶會。與其說他們是品茶,毋寧說他們是餞別。喝下眼前一碗茶後,將來能否再遇,誰都說不準。於是,千利休以「一期一會」的精神,去款待每位客人。「一期」即一期人生,「一會」即僅此一次相會。視每場茶會為人生中唯一的一次相會,舉行茶事時,主人會傾盡心力,一絲不苟地款待客人。而客人亦以後會無期之情赴會,全心全意地領受主人為其精心安排的一切。因為僅此一次,主客都極為珍視。通過茶的泡沫,彼此領會到人生如幻,由此產生共鳴相應。從此,主客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即使永別,心中確知在世上某個旮旯,有一位珍視的人會惦念著自己。

但願如櫻,能以有限的人生,發揮最高的價值,有意義地活在每一個當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