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道:
心經心訣 之 四十九(五蘊色為先、且以作「空觀」)
五蘊色為先、且以作「空觀」:
色相觀幻有、色性觀真空。
色空相待立、相待故不異、
悟知色空理、無分別智生。
相即互相入、和合一味融,
是「色即是空」、無分別智成。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色蘊即物理現象世界。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讓我們生起愛染、煩惱惑障、顛倒流轉的妄想分別思維模式及一切精神作用。「五蘊」當中無非人我執、法我執。
物理現象世界是「非常」、「非一」、「非我主宰」,只是流動的存在,因緣和合而生起。
然而,因緣和合生起的物理現象世界,原來都是從自性中流出,皆本自如來藏常住、不可思議、不可分別的妙真如性。自性指永恆不變遷之性,此不動、不變遷、不生不滅之性,亦即為如來之自性,又稱為法身、真如、如來藏、佛性、空性等。
在禪修「初關除妄」中,在生活當中要做到「色相觀幻有、色性觀真空」。能夠觀諸有色相同是從自性中流出,絕對平等,本自真空,是名「色性觀真空」;實在地去領會自性所顯現之一切事物森羅萬象,無非性空緣起,是名「色相觀幻有」。故不待色滅乃空,不待空滅乃有色;空乃真空(絕對),色為幻有(相對),色空相待立、相待故不異,這一刻不受污染了,即這一刻生起無分別智,這就是見性了。
若能夠將禪修和生活打成一片,自然把生活一切都變成禪。「色即是空」,相互不礙;和合一味融,俱存一體;自然每一刻都能繼續地不受污染了,每一刻都是見性了,這就是圓滿成就無分別智了。
徒說道:
「色相觀幻有、色性觀真空」,「色」指外在的物質世界存在。「空」指其活動力。
「色空相待立、相待故不異」中之「不異」與《中論》之「八不」中之「不」同義。「不異」比「不」清楚,告訴大家並非要否定一切,而是要打破固有偏差的觀念,譬如「色」與「空」之間之矛盾相待,可以用「不異」來形容,這正好告訴大家它們只是一體兩面,是合一的、一體的。既是一體的,就要一同來觀;一體同觀,相即相入、和合一味,故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即是」絕不意味著「等於」,它指的是和諧合一,是名「瑜伽」。
因此,《心經》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要說明,「色」與「空」既相待對立,又是一體同觀,能生起此正見者,就是「無分別智成」。
Om MaNi Padme 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