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實施先進官僚制度的歷史舞台,培養人才締造「國風文化」的起點
過去,日本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後,漢文成為日本的官方語言。從此,古代日本加入了漢字文化圈,能直接汲取同樣採用漢文為官方語言的周邊國家的文化養料,並可透過漢文與他國互動,從而開始擴闊國際視野。
在古代日本尚未把漢文制定為官方語言之前,朝廷只是以最原始的口耳相傳方式下達政令。後來為了把各據一方的豪族管治轉變成以君主為權力中心的律令國家,第三十八代天皇——天智天皇——開創了一種「文件政治」。他要求所有行政官員學習漢文,以便執行文書紀錄、傳令存檔。其最終目的是要準確、迅速、廣泛地下達命令,以彰顯君主的權威。為此,天智天皇在當時的首都近江大津京修建學校,聘請從百濟移居日本的「渡來人」做教師,開始培養朝廷百官。
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新,可從近數十年在滋賀縣大津市北大津遺跡,發現到不少稱為「音義木簡」的文物中得到佐證。古代人用墨在木簡上書寫漢字,標記相對應的口頭語言。例如,用漢字「精」表示日語口頭語言「くわし(kuwashi)」。這些木簡文物,可說是飛鳥時代的日本國語辭典。
天智天皇推行的「文件政治」,是產生官僚制度的重要手段。現代人可能認為這是封建時代的產物,但對當時的人來說卻是最先進的。通過提高朝廷官員對漢文的讀寫能力,不僅大幅改善了行政效率,而且加深了他們的學養,從而促進日本文化與藝術的發展。在飛鳥、奈良時代,湧現了大批如柿本人麻呂的宮廷歌人就是一項驕人的成果。這種濃厚的文藝氣息,一直延綿至奈良時代,促成了稱為「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日文字之形成,繼而推動和風文化之確立,造就了《古今和歌集》、《竹取物語》、《土佐日記》等大量文學經典的誕生。
位於琵琶湖畔的近江大津京,在地理位置上雖與奈良和京都毗鄰,但與眾多位於同一地區的古都城相比,近江大津京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甚遠。加上在天智六年(六六七年)起作為首都僅只五年多而已,因此鮮有人注意到大津曾經有過一個宜攻宜守的古都城。儘管其存在時間短暫,但近江大津京是古代日本開始實施先進官僚制度的歷史舞台,同時亦是培養人才締造重視本國風土與生活情感的獨有文化的起點。
日本的立國神鳥,象徵神聖、光明與希望的烏鴉
|
安達吟光(一八九一年)《神武天皇東征》大判錦繪 |
在日本,從國家足球隊的隊徽、上賀茂神社的御神籤、浴衣上的紋樣、孩子們的玩偶、卡通片的角色,烏鴉的形象不但隨處可見,而且隨處可聞。一首名叫《七隻烏鴉》的童謠,自一九二一年發表後,至今仍膾炙人口。在此引錄能以日、中、英三語書寫的東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譯的歌詞如下:
烏鴉烏鴉為何叫?
因為烏鴉在山上,有七隻可愛孩子。
可愛可愛烏鴉叫,可愛可愛叫著呢;
到山上看巢去吧,
眼睛又大又圓的,特別可愛小朋友。
由上述歌詞可見,日本人的確是打從心底裡喜愛烏鴉的。但,為甚麼烏鴉在日本會這麼受歡迎呢?
原來,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裡,日本人就視烏鴉為瑞祥之物。但古今中外,其他地方的許多民族都認為烏鴉是不祥的,代表邪惡與災禍,對牠們都敬而遠之。因此,到訪日本時,發現烏鴉的蹤跡遍及山嶺、水澗、森林、神社、寺院、田野、莊園、城市……,甚至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與途人比肩踱步,日本人仍顯得神態自若、毫不躲避,難免令不知就裡的外國旅客感到匪夷所思。
在和歌山縣田邊市的熊野本宮大社,境內一個漆黑發亮的郵筒,上面有一隻振翅欲飛的三腳烏鴉,它有一個特別的名字,曰「八咫烏(やたがらす yatagarasu)」。烏鴉在日本之所以那麼受歡迎,全拜八咫烏所賜。
八咫烏在遙遠的古代,以太陽的使者之姿於日本神話中登場。「咫」乃中國古代的長度單位。在周代,一咫代表八寸。若換算成現代的度量衡單位,大概就是六寸二分二厘。在古代神話中,日本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派遣了一隻身長八咫的烏鴉下凡,協助神武天皇東征。由於其身軀龐大,故足以讓被困在山林迷陣中的神武天皇及其臣下看得見,從而引領他們由熊野國走到大和國(相當於現今的奈良縣),終於安全脫險,此後才成功統一了日本。是以,烏鴉在日本便具有神聖、光明與希望的象徵。
除了在神話世界中給予古人力量之外,據說烏鴉也在現實生活上替他們排煩解憂。由於農作物(尤其是穀物)經常受到成群結隊的麻雀啄食,古代農民最高興的就是見到烏鴉來臨,因為牠們是麻雀的天敵。只要有烏鴉在,麻雀自然消聲匿跡,農民才有望在莊稼成熟時獲得豐收。蓋因這個緣故,有些現代農民才會想到在農場範圍內,播放烏鴉叫鳴聲的錄音以驅趕麻雀。另一方面,由於烏鴉的吉祥象徵深入民心,直到如今,日本人仍普遍認為烏鴉乃保佑人旅途平安的守護神。
一種糅合水彩畫與書法、充滿季節感的民間藝術創作
大約在一九七〇年代,日本書法家小池邦夫始創了一種稱為「繪手紙(えてがみ etegami)」的民間藝術。在那個交通網絡和電話系統尚未發達的時代,他鼓勵人們提起畫筆,在明信片大小的厚身和紙上繪畫水彩畫,加上簡單的語句後寄給親友,以緩解彼此的牽掛。
繪手紙的特點是繪製者不必是資深的書畫家。畫畫得漂亮與否不要緊,字也毋須寫得美;因為重點在於表達思念。繪手紙上的水彩畫題材通常非常簡單,都是些生活中常見的瓜果豆菜、花鳥蟲魚、節日風景等。是以,繪手紙成了一種非常有季節感的創作。尤愛畫花的人,春天藤花、夏天菖蒲、秋天胡枝子、冬天山茶花;每季、每月、每日,生活上都有源源不絕的題材可供選畫。
除了入門要求簡單、創作過程好玩、成本低廉、傳情達意的效果奇佳之外,繪製者的觀察力也會因為不斷發掘新題材而日益敏銳。由於上述好處,據說,繪手紙在當時特別受到家庭主婦和老年人歡迎。為口奔馳而散居各地的家族成員,可透過繪手紙來維繫親情;遷居他鄉升學的摰友,可透過繪手紙保持聯繫;睽違了的童年玩伴,可透過繪手紙重拾情誼……
到了交通方便、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這種糅合水彩畫與書法的日本民間藝術不僅沒有被淘汰,而且近年還頗受歐美與港台人士青睞。有些外國人藉著製作繪手紙舒緩精神緊張,提升抗壓能力;有些則用以自娛,學用毛筆寫自己的母語(如英文、法文、德文),把作品裝裱後用來點綴家居,給自己打氣;當然還有些會按其本來的用途,讓思念隨繪手紙飛,向在乎的人送上最親切摯誠的問候。這種傳統的鴻雁傳信,仍然容易讓收信人深刻感受到真摰的關懷。
想像一下,當一葉繪手紙經過郵局處理、蓋上郵戳後,乾淨平整地送抵目的地,收信人會有多大的喜悅呢!而這份霎時感動,更會隨著收信人細賞筆觸的濃淡輕重、字裡行間時,因感受到繪製者在畫畫寫字時的情懷而變得深刻。捧在手中的繪手紙也彷彿有了溫度。
若想看看成千上萬、各別不同的繪手紙雲集的壯觀景象,可前往山梨縣忍野村的小池邦夫繪手紙美術館。除了參觀展品之外,遊客還可預約,在那裡體驗一下製作繪手紙的樂趣。
傳承逾千年的元旦開筆禮
凡元旦後連續幾天,日本各地都有開筆禮,日本人稱此為「初筆」。民眾在新年伊始,在「初筆」時書寫的第一手字,彷彿向人宣告該年的生命旋律。
在古代,大年初一稱為「元旦」。翌日,日本皇室貴族會進行「元旦開筆」。他們書寫的內容,大多含有吉祥意味的漢詩和對聯。據說,由平安時代文人慶滋保胤所提的「長生殿裡春秋富,不老門前日月遲」,是當時最多貴族喜歡書寫的開筆內容。此首以〈天子萬年〉為題的漢詩,被收錄在寛仁二年(一〇一八年)出版的《和漢朗詠集》中。
到了江戶時代,寺子屋(即普及庶民教育的私塾)重視習字,所以元旦開筆也逐漸從宮廷走入民間。民間所書寫的內容,便由精深的漢詩和對聯,演變成簡單的迎新歲賀詞和祈願語句。
直到明治時代,日本政府為了跟上西方國家的步伐,宣布廢棄陰曆改用陽曆,將原本的陰曆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制訂為明治六年(一八七三年)一月一日。從此,元旦開筆便由陰曆正月初二改為陽曆一月二日。順應這項新措施,原指陰曆一月的「正月」或「睦月」便轉指陽曆一月。所以,現今日本人寫正月二日時,他們指的是陽曆一月二日。
時至今日,每年一月二日早上,京都北野天滿宮都會舉行「筆始祭」,在本殿內祭祀菅原道真所鍾愛的書法用品。菅原道真是平安時代的貴族,他被日本人譽為「學問之神」及「書法之神」。祭祀完畢,北野天滿宮會開放至一月四日,讓民眾書寫「天滿書」,以祈願新一年書藝精進。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學校、書道館等地方組織也會舉辦「新年書道大會」,莘莘學子和愛好書法的人士都熱情投入在這項活動之中。其中,以每年一月五日在東京武道館舉行的「新年書道大會」規模最盛大,動輒幾千人參與。從這項一年一度的盛事中,可窺見日本人對書法的熱忱有增無減。
三天後就是大年初二。趁此良辰吉日進行「元旦開筆」,寫下抱負與實踐方案,將是給自己在己亥年圓滿結願的最大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