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奉神明的女性
在日本原始神道,「巫女」肩負起與神溝通、傳授神意、替神辦事的神聖任務。與現代巫女不同,古代巫女必須嚴格地由屬於神社家族血統的年輕未婚女性來擔任。而且在任期間,身心都必須奉獻予神明,絕對不可以談戀愛。
蓋神道這種固有的傳統信仰,日本號稱八百萬神之國,國內處處都有神祇存在,因而各地方都建造神社予以供奉。
居於八百萬神之首為天照大神,祂是日本神話中的太陽女神,且被視為皇室的祖神,同時也是全日本人的守護神,被供奉於伊勢神宮內宮。古時,負責擔任伊勢神宮的巫女,必須為皇族的女性。由於出身與身分特殊,她們在任期間被尊稱為「齋王」或「齋宮」。便縱她們的生活充滿神秘性,著名的日本古典文學《伊勢物語》和《源氏物語》都對齋王有豐富的描述,而且還將齋王設定為極其重要的角色。
派遣皇族的女性代表皇室侍奉天照大神的制度約莫維持了六百六十年,一直到平安時代末期,伊勢神宮第七十五代齋王祥子內親王(即後醍醐天皇皇女)於一三三四年退位為止。從此以後,男性開始介入一直以女性為中心的神道,並形成現今以男性為神社主事人的局面。
現代巫女的地位今非昔比,從此退掌庶務(如表演神樂舞、售賣御守、兌換籤詩、打掃神域等)。因此,現今神社已不在意巫女的血統、年紀、以及婚姻狀況。
同日載於 Facebook。
竟與現代企業的績效管理工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懸掛木板製成的祈願工具「繪馬」的架稱為「繪馬所」(えましょ emasyo)」,這是神社境內一道奇特的風景。信眾把寫上願望的繪馬掛在繪馬所上,神社就會按預定的時間為繪馬進行焚化儀式,將信眾的願望上達神明。因此,人們的種種渴求與冀望都可從繪馬所上一一窺見。
用繪馬祈願的方式曾經過一連串演化。據說,古代日本人使用被視為神明坐騎的馬匹來進行祭祀。後來,似乎因為舶來的活馬供不應求,人們便改用土製馬匹,繼而木製馬匹,再改成能站立的木板馬匹。之後,更進一步簡化成把馬的形象繪畫在木板上,形成了時下所見的繪馬。這亦是「繪馬」名稱的由來。
隨著時代變遷,繪馬的款式也層出不窮。各地神社以代表所供奉的神祇的圖騰或信仰,在繪馬上繪畫不同圖案或製成不同形狀的繪馬。例如:伏見稻荷大社的使者為白狐,其繪馬為狐臉繪馬;以守護女性為主要信仰的河合神社,其繪馬為鏡形繪馬。
此刻重溫曾見過寫上求學業、求富貴、求姻緣、求安產、求痊癒的繪馬時,想起《日本傳統文化事典》的作者中村義裕提及,寫在繪馬上的內容原本不應該只有對神明的「許願」訊息。完整的內容本來是包含祈願者自己會為所願之事付出何種努力,並僅請神明「保佑」而已。繪馬的原始作用並不是要求神明為祈願者做些甚麼,而是記敘自己面對某件事情時的決心以至即將採取甚麼行動來達成心願。
從上述繪馬的原始意義來看,寫繪馬祈願其實與時下在職人士訂定績效管理計劃的行為相似,而繪馬跟現代企業的績效管理工具更有異曲同工之妙。
同日載於 Facebook。
盡顯默契的守護神像
除了規格獨特或規模較小的神社外(如伊勢月讀宮、佐瑠女神社),一般神社的入口或本殿前都有一對神獸雕塑。最常見的是狛犬,但也有因神社所供奉的神祇不同而有各別的神獸。這類神獸雕塑,普遍被冠上「狛」字以茲識別;諸如京都護王神社的「狛豬」、伏見稻荷大社的「狛狐」、金刀比羅神社的「狛貓」、雲八幡宮的「狛河童」。這類被冠上「狛」字的神獸雕塑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它們必定成雙成對,而且在造型上必然是一開口一閉口的。張開嘴巴像在吸氣的名「阿(あ)像」,而閉闔嘴巴像在呼氣的名「吽(うん)像」。
「阿」和「吽」其實是梵語裡最先和最末一個字母的漢字表音。古印度人以「阿」代表萬物的起始,和「吽」代表萬物的結束。由於阿吽像一吸一呼的造型非常協調,故此日本人常用「阿吽の呼吸(あうんのこきゅう)」來表達「兩者很匹配」或「兩者默契十足」的意思。
同日載於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