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4日星期日

東瀛古都遊35:神社的阿吽像

盡顯默契的守護神像


盡顯默契的守護神像
除了規格獨特或規模較小的神社外(如伊勢月讀宮、佐瑠女神社),一般神社的入口或本殿前都有一對神獸雕塑。最常見的是狛犬,但也有因神社所供奉的神祇不同而有各別的神獸。這類神獸雕塑,普遍被冠上「狛」字以茲識別;諸如京都護王神社的「狛豬」、伏見稻荷大社的「狛狐」、金刀比羅神社的「狛貓」、雲八幡宮的「狛河童」。這類被冠上「狛」字的神獸雕塑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它們必定成雙成對,而且在造型上必然是一開口一閉口的。張開嘴巴像在吸氣的名「阿(あ)像」,而閉闔嘴巴像在呼氣的名「吽(うん)像」。

「阿」和「吽」其實是梵語裡最先和最末一個字母的漢字表音。古印度人以「阿」代表萬物的起始,和「吽」代表萬物的結束。由於阿吽像一吸一呼的造型非常協調,故此日本人常用「阿吽の呼吸(あうんのこきゅう)」來表達「兩者很匹配」或「兩者默契十足」的意思。

同日載於 Faceboo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