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生如夢」。有人認為,人生匆匆轉眼百年,猶如一場夢;生來時兩手空空,死去時也兩手空空,根本沒有甚麼能帶得走。那還有甚麼好追求呢?於是乎,他們說自己對甚麼也不強求,放下了。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放下「人生如夢」這句話。
夢,其實是內在那個「真我」的語言。「真我」透過夢,向因緣和合而生的這個「假我」講故事。就像童話、寓言等,夢以故事形式向我們揭示真理。假如我們只偏重於故事所呈示的現象和引起的五感,而忽略那些現象和五感所蘊含的意義,那麼我們便錯過了認識真理的機會。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以夢、幻、泡、影、露、(閃)電這些現象,喻萬事萬物的存在(包括人生)皆無常。這種說法使人生看似虛無縹緲,故這首偈容易讓人誤會佛法消極。但以上說法,只不過是世尊針對「空」這一獨立課題而說的。這點可從《大方廣佛華嚴經》得到佐證。〈賢首品〉第十二提到:「又放光明名慧燈,此光能覺一切眾,令知眾生性空寂,一切諸法無所有,演說諸法空無主,如幻如焰水中月,乃至猶如夢影像,是故得成此光明」。因此我們不該在了知人生如夢般無常這一點上徘徊,而應邁步向前探究夢的象徵意義,否則我們便與「慧燈」、「光明」擦身而過。
《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忍品〉第二十九有偈曰:「菩薩所行行,及以諸大願,明瞭皆如夢,與世亦無別。了世皆空寂,不壞於世法,譬如夢所見,長短等諸色。是名如夢忍,因此了世法,疾成無礙智,廣度諸群生。」因此,雖然人生如夢,但了知一切「不壞於世法」,這才是覺悟的開始。而「不壞於世法」,正好和應《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曰:「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及《肇論》〈物不遷論〉云:「行業湛然」。就後者,憨山大師於《肇論略注》解釋為:「不動不壞」。此即謂一切已在其顯現的當下凝住了,而所發生的作用是不會壞滅的。那末,我們會選擇讓自己發揮甚麼樣的作用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